二、让班会活动形成常态,让主题教育形成序列 1.用制度促活动 针对农村学校班会课形同虚设的现状,学校可以出台制度,落实班会课。将常态班会、主题班会、临时班会相结合,学校领导分挂班级或年级组,深入班级指导班会工作,将班会活动开展情况纳入考评范畴。 2.让活动成序列 编撰校本教材,分年级确定不同的养成教育主题,循序渐进。做到两学期一个小序列,一年强化一种品质,六年一个大序列,学生基本养成良好习惯。 3.让培训促管理 德育室定期组织班主任培训,着重培养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心、耐心、真心、善心。力争每年组织一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,着力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、家校协调能力、临场应变能力、心理咨询能力,让班主任与时俱进,切实搞好班务工作,教学生学会学习,学会做人。 三、让家校联系产生育人效益,让课题成果有效运用 1.密切家校联系,形成教育合力 教育是家庭、社会、学校三方面的有效结合,相对于社会,家庭可以给予学校的支持力度更大、效果更佳。因此,家校联系越紧密、越和谐,我们的教育就越有力、越有效。 (1)随时保持紧密联系状态 每学期开学报名的同时,班主任及时更新家校联系册。认真了解每一个“问题”孩子,聆听他们背后的故事,走进孩子的心灵,做孩子的良师益友。 (2)多形式家访形成常态 让家访、节假日慰问、班级简约集体生日(可邀当事孩子家长参与)等活动形式成常态。 (3)利用好特殊家长资源 即邀请有特殊身份的家长进校园搞好特色培训。如邀请医生家长,到校为五、六年级女生讲生理卫生。 2.抓实课题研究,用好研究成果 组建课题组,搞好校级小课题研究和成果运用。 (1)落实心理辅导,转化一个,带动一群 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,几乎都有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,他们更需要了解,更需要爱,转化一个,一定可以带动一群。我们要能够接受他们的反复,走进他们内心,促使他们改掉身上的恶习。 (2)言传身教,潜移默化,润物无声 班主任可有意无意地把班上爱惹事的孩子留在自己身边,让他们在课余帮忙自己或其他老师倒倒水、提提包、收发作业,适当减少他们留在学生中活动时间的同时,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们,用自己的真爱去感化他们。 今天,养成教育是永远的课题,学校应有耐性,循序渐进,初期,以制度约束人,中期,制度约束加自主管理,最终达到自主管理,习惯养成。 参考文献: [1]张振华.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探索.中国德育,2007. [2]陈鹤琴.家庭教育:怎样教小孩.中国致公出版社,2001. 编辑薛直艳 |